常見的小型蟑螂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早在民國六十年代起,就已在餐飲業廣泛出沒的「德國蟑螂」(如圖 1 所示);另一種則是近十多年來,逐漸入侵室內環境的「棕帶蟑螂」(如圖 2 所示)。
這兩種小蟑螂都屬於極難根除的害蟲,一旦在室內發現牠們的蹤跡,務必及早防治,否則隨著時間推移,牠們的數量會快速增加,最終變成到處可見的狀態。
(圖 1)
由於德國蟑螂與棕帶蟑螂在習性與孳生環境上並不全相同,因此本單元將聚焦在「棕帶蟑螂」進行說明,以免讀者越看越混淆。
(圖 2)
(圖 3)
當車內出現一種跑很快的棕色小蟑螂時,務必提高警覺,牠是「棕帶蟑螂」;這是一種目前正大規模蔓延、且極難根除的小型蟑螂。其成蟲(如圖 2 所示)具有翅膀,而未成蟲(如圖 3 所示)則尚未發育完全,沒有翅膀。
千萬別說:「我的車裡很乾淨,絕對不會有小蟑螂」,因為這款蟑螂不僅出現在一般住宅,牠們連豪宅都入侵,也就是說,不論室內、車內多乾淨,只要不小心從外面將一隻母的棕帶蟑螂帶進去,不用多久,就有可能出現一些芝麻大小的小小蟑螂,若看到一隻,就必須警覺至少還有 16 隻未被您撞見,甚至更多。
一般說來,家裡或上班的地方有棕帶蟑螂,車內就有可能被帶入幾隻;以上班處來說,辦公桌或置物櫃有棕帶蟑螂,下班開車回家時,難保不會將棕帶蟑螂帶進車內。這些問題隨時都得提防,或是直接先做好預防措施。
棕帶蟑螂的成蟲會跳、會飛、動作之快,會瞬間不見蹤影,想抓牠們,若非眼明手快,其實有點困難!
種種可能性都有,即便到餐廳用個餐,只要棕帶蟑螂潛入皮包或外套內,用餐完畢就有可能將棕帶蟑螂帶進車內;此外,從辦公室、電影院等任何地方,也都有可能將棕帶蟑螂帶來帶去,防不勝防。
知道有棕帶蟑螂入侵,若放任不管,不用多久,車內蟑螂數量有可能會暴增至上百隻,因為一顆蟑螂卵鞘(俗稱:蟑螂蛋,如圖 4 所示,蟑螂尾部即將產下的卵鞘)可生出 17 隻,嚴重時,會被產下很多蟑螂蛋,簡單估算一下即知,「17 隻 x 10 顆」很容易就會達到 170 隻,「17 隻 x 40 顆」很容易就會達到 680 隻!
請務必正視這問題! 棕帶蟑螂的卵鞘往往產在極度隱密的位置,不易被察覺。當仔細搜尋後,要發現 10 顆以上卵鞘的情況是相當普遍的,這代表 170 隻,顯示其繁殖力驚人。
(圖 4)
強烈建議:有發現就趕緊防治,避免日後到處蔓延產卵,嚴重到要拆內裝來除蟑,以及除掉那難聞的「蟑螂味」,這會跟汽車大修一樣,花費會不小喔!
由於蟑螂是躲在很隱密的地方(例如儀錶板區內,甚至線路板較溫熱的地方),將車送去保養廠進行內裝表面清潔時,雖然能夠清掉一些髒污處,但同時也會清掉一些害蟲所留下的蛛絲馬跡,亦即「現場被破壞掉」的意思,這將導致無法看出問題出自哪裡?
車內有小蟑螂,家裡就有可能會有幾隻,遲早而已;家裡有小蟑螂,上班的地方就有可能會有小蟑螂,一樣也是遲早而已;上班的地方有小蟑螂,職場同仁的家就會有小蟑螂,同樣也是遲早而已。總之,就是會被帶來帶去,務必做好防範。
噴藥和施放水煙劑中常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(例如: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等),這些物質會抑制「乙醯膽鹼酯酶(AChE)」的活性。乙醯膽鹼酯酶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酶,負責分解神經傳遞物質乙醯膽鹼,從而調節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。
當這些毒化物進入人體後,會與乙醯膽鹼酯酶結合,導致酶的活性下降,進而造成乙醯膽鹼在神經突觸中的積聚;這種積聚會引發一系列神經系統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異常反應,包括:肌肉痙攣、呼吸困難、皮膚出疹、噁心嘔吐、心臟功能異常,甚至可能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,對健康勢必造成嚴重影響,絕對不容小覷。
車內發現有蟑螂出沒時,建議先購「車內除蟑螂」組合(如圖 4 所示)自行處理,先讓蟑螂蔓延狀況盡速受到控制,避免入侵內裝深處(例如:前方儀錶板區內或機器內),到處產卵;車內處理細節較為不同,即使控制下來,仍須持續圍剿至完全滅絕方能罷休。急不得!
由於蟑螂往往藏身在極為隱密的地方,尤其是小蟑螂,偶爾看到一隻出沒時,牠通常只是從孳生源爬出的個體之一;若車內近期接連看到兩隻或兩隻以上出沒,幾乎可以確定車內已遭入侵,若看到的是芝麻大小的小小蟑螂,則肯定牠們已在隱密處大肆繁衍。
由於每輛車所遭遇的蟑螂入侵情況不盡相同,因此本公司會依據已購藥車主所提供的蟲害情資,針對實際狀況給予個別化的處理建議。換句話說,並非所有車輛都面臨相同的狀態,也並非所有車輛都可用同一種方法進行除蟲,加上有些經常會載小朋友,有些經常會載寵物,有些則經常載貨物,因此,必須依據實際情況提供最合適的防治對策。方法很重要!
車內有蟑螂問題始終解決不了時,可洽詢福爾摩斯尋求解決之道;需要本人協助時,本人樂意幫忙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