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者的判別要領是:赤擬穀盜的觸角末三節明顯突然變大(如圖 2 左所示);雜擬穀盜的觸角則呈逐漸變大狀(如圖 2 右所示)。
擬穀盜源自哪裡?
其實,赤擬穀盜源自亞洲,雜擬穀盜則源自非洲,只因為兩者外型極為相似,危害的東西也都一樣,很容易「被混淆」,所以源自非洲的雜擬穀盜就被冠上「雜」擬穀盜之名,以作為跟赤擬穀盜的區別。
室內的擬穀盜從哪來?
當某種帶有擬穀盜成蟲、幼蟲、蛹或卵的物品被帶入室內,不用多久,室內的地面就會看到有幾隻小甲蟲到處爬;若置之不理,過沒多久,這些小甲蟲會越來越多,且蔓延各處。
擬穀盜成蟲喜歡躲藏在黑暗處,在穀倉中,常聚集在糧食堆的下層或碎屑中;其幼蟲長大為成蟲後,會繼續在糧食堆中繁衍後代,因而形成糧堆多處充滿擬穀盜的成蟲、幼蟲、蛹和卵。
一般住家即使沒有糧食堆,擬穀盜同樣會找尋掉落地面的食物屑碎來產卵,一樣躲藏在隱密的暗處,只是繁殖量較小而已。
要注意的是,擬穀盜被認為「不擅飛行」,但這並不代表牠們不會飛行,其實牠們是可以藉由飛行來進行遠距散佈的。
擬穀盜的外型特徵
居家或辦公室常看到的擬穀盜,體長約 3~5 mm,呈深褐色,前胸背板寬大,肉眼下,明顯可看出與鞘翅前緣同寬(如圖 1 所示)。
觸角 11 節,末幾節明顯膨大,呈短棍棒狀;前胸背板上密佈細微刻點;鞘翅有明顯縱線排列,兩鞘翅中央具一道明顯分隔線,鞘翅尾部呈圓弧狀;腹部有 6 節。
即便一隻,也別視若無睹
久久看到一隻時,不用太過緊張;不過,若被擬穀盜成蟲侵入乾燥過的食品,例如:茶葉、香菸、雪茄、穀物、餐廳烹調常用的香料葉(巴西利葉、皮薩草、義大利綜合香料),一旦產卵在裏頭,尤其是罐裝型,在不透氣的狀態下,整個罐內會長滿擬穀盜的成、幼蟲,若罐蓋有小洞或隙縫,成蟲就會陸續鑽出爬往室內各處,這就是讓大家覺得奇怪「為什麼一直有一兩隻看似蛀蟲(= 粉蠹蟲)的深褐色小甲蟲出現?」的原因,其實罐內是滿滿的擬穀盜蟲卵、幼蟲、蛹及成蟲。
這罐食材已不能用! 即使罐內擬穀盜成蟲不多,但幼蟲絕對不少,且罐內會被幼蟲取食葉子時所分泌的液體污染而導致發霉。也許肉眼看不出來,但它已成被污染物,不宜食用。所以,當看到有擬穀盜經常出沒時,乾貨或乾葉型的食品務必收好。
擬穀盜成蟲的習慣動作
擬穀盜成蟲因具特殊腺體,所以會分泌特殊臭味,常潛伏於食物堆積間隙或暗處;其行動遲緩,看到牠們在地上爬行時,碰觸牠,會裝死,因此可輕易逮捕。
擬穀盜成蟲不會咬人,也不啃木頭,所以別擔心木作裝潢被其破壞,但木作牆與地板間的隙縫內可能存在一些微小的食物屑碎,因此擬穀盜有可能會躲入該處棲息。
擬穀盜的繁殖力
雌擬穀盜成蟲為確保擁有足夠數量的精子,牠會與多隻雄成蟲交配;雌成蟲每次產卵約 80 粒,卵散生於穀粒表面、裂縫內或碎屑下,由於卵表面有黏液,因此會沾附碎屑。以一隻存活一年多的雌成蟲來說,在極佳的環境條件中,其畢生產卵數可達 450 粒之多。
在溫暖的地方,擬穀盜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,其生命週期從 40~90 天不等,成蟲壽命可達 3 年之久。
卵孵化成幼蟲後,隨即找尋食物吸收養分,最終可長至約 8 mm 長,老熟幼蟲最後會在食物間隙中化蛹。
因為很難找到牠們躲藏的地方,所以做好預防會比孳生後再來翻箱倒櫃來得輕鬆多。
擬穀盜會危害什麼?
擬穀盜為全球性的積穀害蟲,分布區域甚廣,為世界各糧倉的「初級害蟲」,會直接危害糧倉中的穀物、麵粉、麵食、香料、堅果、餅乾、豆類和飼料,但主要是危害散落糧堆下方的屑碎和粉末,或是直接危害碾磨過的粉類產品。
擬穀盜成蟲會分泌臭液,常造成穀物結塊和產生異味,導致穀物變質不能食用,造成農業經濟的重大損失;被其成蟲所分泌的臭味浸染到的食品,若須研磨加工,則研磨後的食品粉末仍會帶有一股怪味,完全失去經濟與食用價值。